当前位置:首页 >蕲春文学 >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

蕲春清水河文学社2024-06-05 17:21:31176
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

(总第58期)

横车镇九棵松村文学采风作品

(续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1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1、春燕游绿色矿园

第三实验中学808班 储江玉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

——题记

我是一只春燕。

我最青睐家乡的矿山公园。

春光倾洒,暖阳如诗。风轻轻拂过,带走了冬日的寒冷,留下了满地的温柔。飞过高山,眺望远方,我的心情那么愉悦,我知道前方就是美丽的家乡--九棵松。

入眼的翠绿,那是树木,在树木之中,还夹着些许的房屋。我一步一步地向前飞,路边装饰着许多石英石,洁白如玉,还长着几株小草,那不是蒲公英吗?我看到一棵树旁长着一株植物,绿色的茎叶,如今是春日,枝芽还开着橘黄色的花朵。我想,一段时间过后,蒲公英会乘着风,飞向前方,去见更美好的远方吧!白云飘荡, 时而像一只小鸟,时而像一只小兔子, 时而像一只老鹰,展翅而飞……

我落在了公园的小路上,一步一步地走着。小路由红色和白色的地砖构成,小路旁是草地,小草生长得极好,就像一层绿油油的被子,披在了土地上。我向前飞去,降落在灵虬苑的亭中,向远方望去,崇山峻岭,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,山顶微有云雾环绕,像置身于人间仙境。我扑棱着双翅,飞到了一旁的大石头上。

微风徐来,脚底传来冰意,很是舒服。我在注视着一群文学采风的中学生。

“这是什么?”望着面前的模型车,一位中学生在问。

“这里很久之前,工人们用来拉矿的矿车——石英石可重了……”同行的老师回答道。我飞到车旁,仔细端详,深蓝色的外壳上斑斑锈迹,饱经沧桑。我想起了几年前的这里:山像脱下了绿衣服的娃娃一般, 光秃秃的, 一辆辆矿车在上面行驶,掀起一阵阵尘土。而现在,你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它之后建成了矿山公园,重视绿色发展,重视旅游开发,是那么生机盎然。时光飞逝,岁月匆匆,故乡正在越变越好。

“啾啾!”不远处,传来我的同伴小燕子的叫声。我赶紧飞过去,靠近一看,也被惊住了:它是一个矿工的雕像,金黄色的身体好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,矿工拿着锄头,挺直着腰,准备挖矿。我好像瞧见他那安全帽下古铜色的汗珠,好像瞧见了以前他们矿工在矿园中的辛勤付出,好像瞧见了他们为振兴家乡的努力与坚持,我似乎感悟到家乡的人们的辛苦,体验到他们对矿山还原绿色的呵护。

伟人说过,绿色是生命的象征,是大自然的底色,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,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。我们应默默地守护着为我们创造美好的大自然!

春燕归来,游绿色矿园。秀美春色中,我最青睐我的美丽家乡矿山公园……

(指导老师:陈新宇)

【点评】

小作者别出心裁,以春燕的视角来看待美丽的九棵松,打破以人的视角来写作的惯性思维,富有创新性,值得学习。而且,小作者只以矿山公园为重点,其他不用写,因为矿山公园富有绿色理念,因为春燕青睐最美的矿山公园。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2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2、光辉的历程

第三实验中学 810班  余佳琪

以汗水哺育野草,以泪水哺育子嗣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——题记

春天的太阳照在人身上,平添些许暖意。我们采风的队伍来到了九棵松矿山公园。

当我迈进公园大门,迎面而来的野风夹杂凉意,毫无顾忌地扑在颈上时,一路坐车带来的疲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。

迈过门槛,走进公园的亭子,这里较外面更加凉快,甚至可以说是阴凉,风仍没有停歇,在这亭子里却染上了些别样的香,淡雅、朴素,却醉人。

寻找香味来源,一步一步朝最浓郁之处走去,周围是嘈杂的,可这香味使人的心沉静下来,宛如柳宗元笔下的那汪小石潭。

走到栏杆旁,我才寻出这香味的来源——附近山坡上盛开的山茶花。

紫红的山茶花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好似一只蝴蝶一样翩飞。

午后的太阳洒下万道金线,如瀑布一般,倒显出那几簇山茶花的熠熠生辉。而人所嗅到的香,便是来自那淡黄的花蕊。

大家不少看得入了神,不知在栏杆前伫立了多久,任由风掠过人发顶,撩起几缕发丝,带来几分不可言说的闲适之感。

正当我神游天外,领队老师站在一座铜制雕像旁开始了声情并茂的介绍,介绍属于九棵松村和那个奋斗时代的历史。

“这座雕像创作的灵感源于大跃进时期前后,九棵松村民在劳作上的光辉精神,”领队老师手指雕像底下字牌,一手拿着话筒,热情且自豪的声音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朵,“当时,九棵松村正致力于矿山开发,当时的矿山开发场正是这座公园的前身。”

原来人们脚下踩着的草,正是九棵松村前辈们的汗与泪所栽培的呀!

“曾经的九棵松村是贫困的,是连公粮都交不起的!”领队老师的声音仍在继续,口音与官话夹杂的声音中又多了几分莫名的哽咽,“但在党和干部的正确领导下,村民拿起镐子,刨开石子,挖出属于九棵松村民的“白色金子”!

这所谓“白色金子”是石英石矿,说着,说着,领队老师声音哽咽起来:我们无比自豪,为那段村子崛起的光辉而骄傲,为那段峥嵘岁月而自豪!

走近雕像,它是铜制的,所刻画的,正是扛着镐子,眼神坚毅的劳动人民形象:村民头顶的草帽已经破损,破洞,开线,身上那汗巾也打了好几个补丁,连带那小褂子一起,都透着破旧,可这仍不能使劳动人民的坚毅神情里有退却,哪怕一分。

我想,支撑着他们劳作的,是想为后代谋福的心,是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”的伟大奉献精神吧!

思忖着,不觉间人潮离开雕像。漫步在草坪之上,按着风的牵引,又来到另一座雕像前。

铜制雕像的手推着一辆小推车,弓着身子,似乎往前很费力地推着——尽管小推车里看上去什么都没有。

这时,不远处一阵欢快的童声响起,一个小女孩在草坪中央的石子小路上跑着,发出她这个年纪应有的欢声笑语,手里的风车在风的撩拨下转动着,在我看来,那风车像只蝶似的,在女孩手心飞动。

从树荫下走出她的爸爸妈妈,妈妈笑着说:“跑慢点,别摔喽!”再回头看那雕像,我突然明白推车并不是什么都没有。

相反,那里面很满:下一辈人的快乐,幸福、安康……

老一辈的劳动人民就这么推着下一辈人的和平安定,艰难而满足地向前走着…

(指导老师:管 畅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3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3、 振兴

第三实验中学 802班  童子妍

像枝山花,像绺热焰,大山深处,有一奋斗身影。

村史馆口,一条短廊引人注意。上面一幅大图,赫然是您的照片:一张和善的面庞,双眸却满是坚毅,似有亮光。

这个世上,有的人通过种田,改变自己的家境;有的人通过苦读改变个人命运;有的人则通过科学养殖、科学种田,改变家乡的窘境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,九棵松村一贫如洗。有言道:“住在九棵松,代代都受穷”。如今因为您,村民都走上了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。

您是一名优秀的改革者,一步一脚印,铿锵有力。

脱贫之路并不好走,争议不断,理想中光明的未来隔着重重迷雾。

进入二十一世纪初,您没有止步,满含热泪坦诚宣誓,带领村“两委”人员攻坚克难,四处取经,探寻改革之路。

您如一座灯塔,矗立于岸边。透过您的眼睛,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日日夜夜里,书桌前查阅资料的您,床上辗转难眠的您,饭桌上思虑万千的您,村民家细心探访的您……

在您的带领下,越来越多的九棵松人民挺身而出,在这条望不到头的道路上,不断摸索,不断努力。

浪花还在有力地拍打礁石,茫茫海面却不只有一处火光,火光愈演愈烈,愈烧愈旺,星星之火,燎原这条险道,道路渐渐明晰,拼搏的结果就在前方!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!

于是,民心稳定下来,局势安稳下来,笼罩人们头上的乌云消散,民众心中有了希望。

您也是一位村民的实干家,一心一意为民,务实担当。

完成初始建设事业后,您仍然没有停歇,面对多家媒体表示:“要让数字化信息化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,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改革,促进集体经济发展,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!”

您创办工业园区,集中不同企业,在近些年中迅速发展工业。只见一架架重型机器错落有序,车间里的工人各司其职。

虽不能亲眼目睹生产过程,但一箱又一箱的出口产品输送,工人们脸上洋溢着笑,村民心中会感到幸运吧,这样一个好干部时时刻刻在为他们着想。

如今,您着力发展现代化产品公司,实现高效生产力,带动经济发展,人民富强。百姓养老有保障,您为全村老人发放补贴资金,请认真倾听每位百姓意见。

您,人如其名,董振兴,懂振兴,振兴了人民的信仰,振兴了这二十年来如履薄冰、披荆斩棘也要完成的梦想。

心之所向,素履所往,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,征途漫漫,我辈当如您一般乘风破浪!

(指导老师:管 畅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4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4、从一粒种子干到一棵松

第三实验中学703班 叶凌玉

在蕲阳大地,有一株凌霜傲雪的松树,他的名字叫九棵松。

九棵松村位于蕲春县横车镇,是全国文明村。在宋代,它叫女儿街,后来因为境内有九棵苍劲挺拔的青松而改叫九棵松。九棵松村,因松得名,而它自己也是一棵松树,一棵苍劲挺拔的松。

九棵松村,绿树成荫,别墅林立,一切都光彩夺目,令人惊叹。谁能想到,30年前的九棵松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种子。

改革开放以前的九棵松村贫穷落后,全村没有一块红砖,没有一寸水泥路。家家户户一贫如洗,那时候没有人关注这粒种子。

老一辈村支书游安才带领村民,把这颗默默无闻的种子培育成了如今高大挺拔的青松。

游安才书记自幼随父母讨饭,最终落户九棵松。他从小练就了吃苦不怕苦,知难不畏难的坚毅品格。1976年,年轻的游安才当选为村支书,带领全村人,抓住机遇,锐意改革,他崇尚“一心为民,艰苦奋斗,先人后己,大公无私”的思想,来矿山,办企业,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起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农村。最终,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1988年,九棵松工农业总产值达4亿元,固定资产达2亿元,利税达到300万元。

游安才书记带领村民种下了这粒种子,精心呵护,种子也不负重望,生了根,发了芽,茁壮成长。

后来,董振兴书记接替游安才书记,担任村党委书记。他像一片树叶,即使长在高高的枝干上,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根。

董振兴怀着“建设家乡,服务群众”的初心,在武汉念完大学后,回到家乡,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干,让家乡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如今,九棵松村不再是那一粒不被重视的种子了,它是一棵松,历经风吹雨打,依旧苍翠挺拔。

九棵松的矿山实现了华丽转身,如今是花木葱茏的矿山公园。公园里还修建有独具特色的观景亭——灵虬苑。矿山上不仅有花草树木,还有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塑,山下房屋与耕地分布均匀,看着很舒服。一缕缕轻纱似的白云聚在山顶,恍若人间仙境。

风雨征程三十载,青松已然拔地起。是的,九棵松村从一粒种子到一棵青松,已经走过了三十年。

如今,这棵松树苍劲挺拔,直冲云霄。它,一定会向上生长,去更高的天空,更美的未来!

(指导老师:胡东辉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5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5、伟大的奇迹

——访全国文明村九棵松

第三实验中学714班 管晨凯

晨光熹微, 天际泛出了大片鱼肚白,将远处的高楼渲染、渗透。晨雾轻薄似纱,鸟儿的鸣叫打破了这早晨的静谧,几缕阳光便从树叶的缝隙间流溢下来。坐上公交,我们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——九棵松村。

九棵松村座坐落于湖北东北部、大别山南麓。相传在宋代,这座村庄里有九棵松树,棵棵茂盛粗壮,就连两个人合手都抱不过来,人们便称这座村庄为九棵松村。几十年前九棵松村十分贫困,经济落后,基础设施陈旧欠缺。如今九棵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明星村”。

上个世纪六十年代,九棵松人民的生活远远没有如今那么幸福,当时的村民几乎是每家都负债100元,在那个一斤肉七毛钱的年代里,100元仿佛是一个天文数字。对于当时的村民来说,日子很艰难。可以说,当年的九棵松贫穷落后,看不到希望。

村支书游安才发誓要摘掉贫穷的帽子。因为九棵松有大量的石英石矿藏,经过一番考察后,游安才冒着风险,不辞辛苦地带领村民上山采矿。

游安才提出了“吃大苦,创大业”的理念,并带领全村人民贯彻了这一理念。在那个艰苦的年代,村民们只能用人工开采的方式来进行作业,他们怀着满腔热血,用超乎想象的艰辛劳动换取明天的美好生活。一车矿石重逾百斤,即使用牛车运送都十分费力,九棵松村民们却凭借着血肉之躯用板车将一车车矿石运送到山下。每一车矿石、每一滴汗水、每一个劳作的身影,都包含了九棵松人的勤劳与执着!

几十年来,九棵松村经过不断发展,整个村庄焕然一新。村民的房屋整齐划一,路边的绿植迎风摇曳,孩子们在休闲广场嬉戏打闹,人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在食品厂,员工们全神贯注地工作。在旺季,月饼日产量高达7万个,一天的销售额高达25万元!一天的销售额是60年代九棵松村一年生产总额的十几倍,九棵松的变化,让人惊叹。

在进行商业经济发展的同时,九棵松村也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。昔日的矿山已变成矿山公园,绿树成荫,鸟儿们在树木上放声高歌,碧绿的树林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映衬,是那么翠绿爽眼。站在矿山山顶,温暖的春风拂面而过,我眺望着这个村子,人民安居乐业,经济不断发展,环境越来越好。这个村子在几十年的时间里,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足安乐,真是脱胎换骨。

“长安何处在,只在马蹄下。”古往今来,要想取得一番成就,方法只有一种,那就是脚踏实地;捷径只有一种,那就是持之以恒!

(指导老师:胡东辉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6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6、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

第三实验中学714班 张晨熙

看!一个自立自强的小山村在蕲春县悄然孕育……

在宋代,九棵松又名“女儿街”。后来,因为村里有九棵枝繁叶茂的松树,改成九棵松,别名灵虬之乡。

思绪穿过历史的洪流,九棵松的一幕幕顺着流水远去。从前的九棵松出现在我的眼中——土黄的砖顶着一层厚重的茅草,灶台上布满了灰,一支蜡烛孤零零地伫立在那简陋的木桌上,就连吃饭的家伙都缺了一角。屋外杂草丛生,泥泞的道路上烙下一双双脚印。田野里,雨斜斜地飘着,农夫身穿斗篷,头戴草帽,正拉着老黄牛冒雨耕地。

后来,敌人打到了家门口,他们对这宝贵的土地垂涎已久啊!郑五子、董礼金等革命烈士挺身而出,为保卫家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想到这里,你何尝不为之落泪,何尝不为之敬佩呢?

和平来临,可贫穷的鬼却扒着他们不放手。

这时,村支书游安才站了出来。游安才讲究的是“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”,他带着“创新、招商、转型”的理念,真正做到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当时,他们筚路蓝缕,上山采矿。

村民无一不想摆脱贫穷,逃离那吃不饱,穿不暖的日子。于是,他们就着绿色开采,抡起那十斤的“八棒锤”,一下又一下地向石头锤去,这一抡就是一天。累又怎样,苦又怎样,没有一人出口抱怨,也没有人敢,谁都清楚,他们想要摆脱贫穷,只能埋头苦干。就算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,依旧咬着牙,坚持到底,这难道不是不怕困苦的体现吗?

九棵松村践行强村富民的目标和实施方案,并且村子里有个规矩---没有高中学历,不安排就业,不推荐参军,不建议入党提干;对成绩优异的人采取不同金额的奖励。人才,才是富强的根本。

我随着采风队伍来到食品厂,锃光瓦亮的机器列队等待检阅。我们走进生产车间,一个个头戴着帽子、身穿防尘服的阿姨正手脚麻利地包着粽子,份量精确到克。看到一盆盆粽子,又看看忙碌的阿姨们,我不禁感叹他们的辛苦与劳累。热情的老总给每个同学都发了粽子,新出炉的粽子香喷喷的。

九棵松之所以能成为蕲春的招牌,与它确立了“工业新村、工业旺村、工业强村”的发展思路分不开,也与游安才书记那“吃大苦,创大业,争一流,不停步”的精神信条分不开。

保护环境,是人人有责的;建设家园,也是人人有责的。

希望我们的家园可以更好!希望我们的九棵松可以更好!

(指导老师:胡东辉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7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7、九棵松游记

第六实验中学横车校区 807班 董焱林

春天,是草长莺飞,生机盎然的季节;春天,是观花赏景,感悟历史的季节。今天,我参观了大名鼎鼎的九棵松,感慨良多。

走进九棵松村史馆,映入眼帘的,是工整的“虬龙之乡”四个大字。一场难忘的文学采风之旅,开始了。

老照片将我带到了上个世纪,过去的九棵松,土房泥路,偏居一隅,经济落后,民不聊生。为何如今的九棵松却如此繁荣呢?带着疑惑,我走进了另一个房间,这里陈列着传统的农具。九棵松的华丽转身靠的是辛勤的农耕牛?不,显然不是。直到我走出村史馆,才明白:九棵松的改变靠的是国家的支持,人民的付出。

游安才和董振兴先后带领村民,艰苦奋斗,由传统农业转向新农业,并逐渐实现工业的转型,招商引资,重视人才的培养,实现产业兴,百业兴。如今的九棵松日渐昌盛,成为百花齐放的企业强村。九棵松曾拿下四届“全国文明村”和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荣誉,身为九棵松人的我,感到无比自豪。

出了村史馆,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。随后,我参观了为美辰食品有限公司。工厂布局合理,生产车间的机器整齐划一,烘烤车间香味四溢,加工车间井然有序,包装车间干净卫生,产能令人叹为观止。我有幸尝到了食品厂新鲜出炉的月饼和粽子,月饼香甜可口,粽子软糯可口。

接下来,我们来到了矿山公园。我仿佛置身于绿海之中,青山连绵,众鸟高飞,虽无泰山巍峨雄壮之势,也无峨眉山绵柔不绝之美,但是佳木错落,雕像林立,别有一番风味。风划过我的脸庞,吹起了我的发丝,花草都栖息在身旁,几株粉嫩的杜鹃生于碧草丛中,更是为这笔浓郁的墨色增色。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!留下我们足迹的,也只有矿山公园的黄泥,相机里的照片和山上清风吧。回程的车,也带不走我留恋的心。

今天的采风活动意义重大,我永远铭记。我了解了九棵松的历史,感受到了九棵松人勇于进取、开拓创新的精神。

(指导老师:胡双玲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8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8、最美九棵松

第六实验中学横车校区807班   韩乐乐

平原广阔的风可吹拂岩隙的小草,海面的水可腾至九霄之上,千百年前的澄澈目光仍可透过心灵,折射出时光的倒影。

回首,观历史,令人拍案叫绝。改革开放以前,九棵松村民食不果腹,一九八一年,九棵松响应国家号召,实现了经济腾飞。

如今的九棵松草长莺飞,绿树常青,不复昔日的沟壑纵横,山枯地荒。

“吃大苦,创大业,争一流,不停步”,是为九棵松精神。历览前贤,正有无数先辈为家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,如烈士郑永松,为革命献身,为故土争光。

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乡梓巨变。九棵松驱穷鬼,奔小康,开拓荒山,创办工厂。九棵松有着丰富的石英石矿藏,当时的村支书游安才带领村民上山采矿,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。

我今天参观的为美辰食品厂如明月一般洁净无尘,工人全神贯注地守在工位上,“责任是安全之魂,标准化是安全之本”,他们实践了他们的承诺,令人肃然起敬。

“劲松青千载,虬龙出鄂东”,方显我九棵松之雄伟壮哉!全国文明村不仅是对过往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的激励;全国文明村是无数艰苦奋斗的村民让九棵松这个名字熠熠生辉,是不计回报勇于奉献的英勇前辈们铺就了九棵松的发展之路。

如今的九棵松,繁荣而幸福。愿在今后的日子里,九棵松的精神文化得以如瑰宝一般长存于世,再创辉煌!

(指导老师:胡双玲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9张图片-蕲春在线

19、共瞻“虬龙之乡”

第六实验中学横车校区801班  黄雪晶

位于蕲春县的九棵松,有着全国文明村、全国十强村、 湖北生态村等美誉。都说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,九棵松实际如何呢?今天跟随采风的队伍,我得以一探究竟。

“劲松青千载,虬龙出鄂东”,村史馆入口处挂着九棵松的宣言。据说,九棵松起源于宋代,当时名唤“女儿街”,因当地有九棵挺拔参天的青松,后来改名为“九棵松”。而赫赫有名的灵虬山便在此地,所以又叫“虬龙之乡”。

“和美九棵松,振兴奏华章”。改革开放以前,九棵松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,人民吃不饱,穿不暖,年年去外村借粮。游安才担任村支书以后,转变开始了。他鼓励人们开采矿山,受限于当时的条件,人们都是靠锤子去开采矿山,并用板车运输,苦不堪言。不过勤劳的九棵松人民没有退缩,他们咬牙坚持了下来,后来用卖矿石的钱创办工厂,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。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九棵松人们在矿藏枯竭的矿山上开展绿化工作,足足种了200多亩松,成功将废弃矿山染绿,并进一步建成了矿山公园。九棵松也成了生态美村,成为了打卡胜地。

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。村集体深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,于是制定了内培外引的政策。他们育人才,引人才,留人才,颁布了人才十条。九棵松如今的大好局面,与人才新政密不可分。

新的时代,新的要求,“虬龙之乡”将持之以恒,锐意进取,散发蓬勃的生机,以奋进的姿态写出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!

(指导老师:韩玲佳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10张图片-蕲春在线

20、探访九棵松

第六实验中学横车校区805班 张煜城

冬日的严寒已经消逝,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,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,我怀着对九棵松的向往,踏上了前往九棵松的旅途。

进入九棵松,映入眼帘的是九棵古老的松树。松树青翠,张大臂膀,像是在欢迎春天的到来。九棵古松宛如九位守护神,屹立在山岗之上,守护着这一方水土。微风吹过,松涛阵阵,好不壮观。

今天的参观之旅第一站是村史馆。馆内陈列着许多文物,讲述了九棵松的奋斗历程。九棵松村,由游安才书记带领全村人民,将贫困村建成了如今的全国文明村。这是全村人民共同奋斗的辉煌成果,是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谱写的壮丽华章。站在村史的长河中,我仿佛看到了九棵松人民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争上游的决心。

第二站是为美辰食品有限公司。一踏进车间,我就被这里的现代化、机械化震惊到了。目光所及全部都是排列整齐的机器,它们之中有的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生产,而那些正在歇息的机器,也全部被薄膜覆盖,绝不允许一丝灰尘进入。忽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,我抬头望去,一群训练有素的工人正在包粽子,又一群工人正在煮粽子,粽子的香味不断冲击着我的味蕾。食品公司的老板很热情,给我们发了粽子和月饼,一口下去,不禁让人感叹,好久没吃过如此美味的粽子和月饼!

最后,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站——矿山公园,这里原来是废弃的矿山,如今成了集娱乐、观赏、休闲于一体的公园。我还看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采矿机械,似乎在诉说着九棵松人民的顽强不屈与勤劳勇敢。我站在矿山公园中间,周围芳草萋萋,杜鹃娇艳欲滴,恍若人间仙境。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,感受到了矿山公园的独特韵味。

九棵松的矿山公园,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。愿我能继续欣赏九棵松的奇丽风景,愿我能继续领会九棵松的乡土风情。

(指导老师:张建新)

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4年第6期(下)-第11张图片-蕲春在线

21、九棵松,时代的写照

第六实验中学横车校区803班   袁凤雨

劲松青千载,虬龙出鄂东。

——题记

观千秋

九棵松既有艰难的岁月,也有如今的富庶与美铭。改革开放以前,九棵松是何光景?偏居一隅,土瓦黑地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度日艰难。随着政策的转变,九棵松的光景越来越好:止于2022年九棵松生产总值已达到400万元,工业总产值更是再创新高——3亿元。

巨变因何而来?

“住在九棵松,穷得满屋空”,1978年九棵松人均收入不足百元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九棵松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坚持工业立村,利用蕴藏着丰富的石英石资源,村民们肩挑背驮挖矿运石,赚了“第一桶金”。灵虬山石英砂、松桂源石英砂、宏泰石英砂……九棵松村史馆的企业墙上,名字中有“石英砂”的公司有10多家。而到了近代由于管理问题也曾陷入困境。九棵松的企业都归集体所有,大小事要经过村集体,机制僵化限制了发展。

创新管理办法,盘活集体资产资金。将集体产权按照村籍人口、创业用工、土地流转等途径计算分配到农户,并率先颁发蕲春县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《股权证》,让村民变股民。于是石英砂厂改制,村集体以老旧设备等入股,主动变型,引进先进设备,出产高质量产品,重新盘活了经济。

“过去采矿,就靠‘三件宝’:镑锤、钢钎和铁撬。”在九棵松村史馆,董振兴指着老物件说。“再多的矿,总有挖完的一天。”村“两委”琢磨着,不能吃子孙饭,于是多方寻找石英石加工项目。就这样随着越来越多的石英石加工项目落户,九棵松村顺势建起硅制品工业园,吸引雄盛高硅等企业入驻。村集体每年收取土地、厂房租金,还享受部分企业入股分红。九棵松村两委带领全村人,坚持弘扬九棵松优良传统,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,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,利税3000万元,村集体收入过5000万元,交出了感恩奋进、再创新高的精彩答卷。新村支书董振兴的二次创业,引进外资,让九棵松人民由吃得饱到过得好。

赞生态

以“纤纤不绝林薄成,涓涓不止江河流”的坚持发展生态,九棵松不仅富庶,还是有名的生态美村。但在以前九棵松的环境却是惨不忍睹,九棵松由于采矿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一直不容忽视。进入新时代,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经济发展生态先行”理念,九棵松严格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,投资400万元,在石英矿栽种银杏、桂花、湿地松、茶花等名贵树木,绿化带草皮,恢复植被面积600亩,打造绿色矿山景点,争创国家3A景区。九棵松领导干部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前提,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力度,将美丽乡村和多姿景点相结合。而矿山公园无疑是个典例,昔日光秃秃的矿山已成树木繁茂、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,引无数游客驻足凝眸。

九棵松的发展是历史的,也是当代的;是蕲春的,也是民族的;是民族的,也是世界的。阅一九棵松,品古今往来,颂源远文化,赞常青碧色……九棵松这池春水将奔腾不息!

(指导老师:徐小萍)

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三实验中学

蕲春清水河文学社

版权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qc.hb.cn/1852/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