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春地名及行政区划变更大事记(夏朝-民国)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
夏·商·西周时期
公元前21世纪末—周共和元年(元前841年)蕲地属《禹贡》所载自然区划扬州。
共和元年—幽王十一年(元前841年—771年),明嘉靖七年《蕲州志》载:“蕲州地……在周为蕲国。”清光绪《黄州府志》《蕲州志》均持此说,但再无文献可征。清乾隆《黄州府志》载:周代“蕲州,弦国地也。”《水经注》也有此记载。但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》、清光绪《蕲州志》《辞海》均指弦子国在今河南光山县。
春秋战国时期
楚顷襄王二十三年(元前276年),楚收集江淮一带武装力量,并取江南15邑。蕲地约在此时归楚。
楚考烈王二十二年(元前241年),楚从陈迁都寿春。约此时,楚建九江郡(此从《元和郡县图志》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;《资治通监》以秦灭楚后建九江郡。),蕲地划属九江郡。
秦朝时期
始皇二十六年(元前221年),秦始皇灭六国,划全国为36郡。蕲地划属九江郡。
秦末,秦以南郡东部、九江郡西部析置衡山郡。蕲地改属衡山郡。
元前206年,秦亡。项羽封原番阳令吴芮为“衡山王”,以秦之衡山郡地为衡山王国地;蕲地改属衡山王国。元前202年,刘邦改封吴芮为“长沙王”,衡山王国地随复置衡山郡,蕲地随改属之。
两汉时期
西汉高祖六年(元前年201年),汉廷析南郡东部和衡山郡西部立江夏郡,治西陵,上隶荆洲,下辖蕲春等14县。后世把是年作蕲春建县时间。
建武二十三年(47年),汉廷徙东阿侯陈俊子陈浮为“蕲春侯”,以蕲春县地为蕲春侯国地。传三世,国除,复蕲春县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蕲春县由东汉荆州刘表属地,改为东吴孙权属地。
延康二年(220年),孙权置蕲春郡,驻蕲春县。
三国·两晋时期
吴黄武元年(222年),吴戏口守将晋宗以蕲春郡降魏。蕲春县改隶魏郢州蕲春郡。次年,吴夺回蕲春郡,蕲春县随郡回隶吴国。
西晋太康二年(281年),撤蕲春郡,蕲春县改隶荆州武昌郡;次年,改隶豫州弋阳郡。
西晋太熙元年(290年),道士王全真人在今刘河建天长观。这是蕲春县见于记载的最早宗教寺观。
西晋元康年间(291年—299年),晋廷恢复司马羕西阳王爵位。划西陵、蕲春等县归西阳王国,上隶豫州。
西晋永兴二年(305年),寻阳县迁治江南柴桑,其江北地(今黄梅县和武穴市东部)划属蕲春县。
东晋咸和四年(329年),司马羕依附苏竣叛乱,获罪被杀。西阳国除,以其地置西阳郡;蕲春县隶西阳郡,属豫州。
同年,晋朝廷为安置被北朝占据的轪县流民,在县西南今浠水巴河侨置轪县。后在元嘉三十年(453年)更名“孝宁县”。
东晋太元三年(378年),孝武帝司马曜为避母“阿春”讳,改“春”为“阳”,蕲春县更名“蕲阳县”。
同年,晋廷应荆州刺吏庚翼之请,在原九江王英布旧城(在今黄梅县蔡山)侨置南豫州南新蔡郡安置流民;蕲阳县改隶南新蔡郡。
南北朝时期
刘宋元嘉二十五年(448年),刘宋朝廷在今黄冈市五水(倒水、举水、巴水、浠水、蕲水)流域建18个“左县”。其中在蕲阳县西境巴水以东、浠水以西建“浠水县”;浠水以东、蕲水以西置“蕲水县”,同隶豫州西阳郡。
大明八年(464年),蕲阳县与浠水、蕲水两县改属郢州西阳郡;两年后还属豫州。
南齐永明四年(486年),蕲阳县更名“齐昌县”;立齐昌郡,上隶豫州,辖齐昌、阳塘、保城、永興四县,治齐昌县。
同年,在县境东部析置“永兴县”(今黄梅县大部;585年更名“新蔡县”,598年更名“黄梅县”)“苞信县”(在今黄梅县南部、武穴市东南部),同隶豫州齐昌郡。
南梁武帝时(502年—548年),齐昌县治从土门城迁今罗州城处。
北齐天保元年(550年),北齐占领北江州,改北江州为“罗州”,仍治齐昌。辖蕲春、浠水(由希水改)、罗田、蕲水、黄梅5县,治蕲春县,上隶扬州。
北齐天保三年(553年),筑罗州城,两年后城竣。
南陈太平二年(557年),南梁收复江北边地,改罗州为“西江州”,统齐昌五郡。
南陈太平五年(573年),南陈尽复淮南、江北地。齐昌县改隶南陈罗州齐昌郡。
北周大象元年(579年),北周占领罗州,改罗州为为“蕲州”,仍治齐昌县。
隋朝时期
开皇元年(581年),杨坚代周,建立隋朝,齐昌县属隋。
开皇三年(583年),撤齐昌郡,设蕲州总管府于齐昌县。
开皇八年(588年),隋蕲州总管王世积,大破南陈军于蕲口。这是蕲口见于记载之始。
开皇九年(589年),隋改蕲州总管府为“蕲州”,治齐昌县。
开皇十八年(598),撤齐昌县复“蕲春县”,隶蕲州。
大业三年(667年),撤蕲州置“蕲春郡”,上隶扬州。
大业年间(605年—617年),禅宗四祖道信在今蕲州城内凤凰山立道场,后世称“四祖寺”或“凤山寺”。这是蕲春县有记载的最早佛寺。
隋唐间,天竺僧二梵在圆峰山建寺,后世称“圆峰寺”。二梵是有记载最早进入蕲春的外国人。
唐朝时期
武德元年(618年),李渊建唐,蕲春县属唐扬州蕲春郡。
武德四年(621年),唐改行州、县两级制。蕲春郡改为“蕲州”,治蕲春县,领县如故。
同年,蕲水县并入蕲春县;在蕲春东部置“永宁县”;并罗田、浠水县为“兰溪县”。
贞观四年(634年),禅宗五祖宏忍在蕲州城东门外、雨湖边枣儿林建寺,后世称“五祖寺”。
天宝元年(742年),撤蕲州,设“蕲春郡”,治所、辖县依旧。
乾元元年(758年),撤蕲春郡,设“蕲州”。上设“道”;蕲春县隶淮南道蕲州。
五代时期
907年—960年,蕲春县先后属吴杨、南唐和后周淮南路蕲州。
两宋时期
熙宁五年(1072年),宋廷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。蕲春县隶淮南西路蕲州。
北宋,宋廷在蕲春百家冶山(四望山),设置冶铁场。
乾道六年(1170年),南宋朝廷在蕲春县置蕲春监铸造钱币;后世认为地点在百家冶山。
同年中秋,南宋诗人陆游入蜀途中夜宿蕲口镇,携家人尝月购熟药。这是蕲口镇以沿江交通、商贸大镇第一次示人。
景定三年(1262年),南宋蕲州安抚史王益在县境南长江边今蕲州城处筑城。次年蕲州州治与蕲春县治迁入。因是蕲州州署驻地,习称“蕲州城”,沿至今天。
元朝时期
至元十二年(1275年),南宋蕲州知州管景模以蕲州降元朝。元朝改蕲州为“蕲州路”,辖蕲春,蕲水、罗田、广济、黄梅5县,治蕲春县,上隶淮西宣抚司。
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元廷改蕲州路为“蕲州总管府”。
至元十八年(1281年),元廷置黄蕲州宣尉司,蕲春县随蕲州总管府划属之。
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,元廷撤黄蕲州宣慰司和蕲州总管府,蕲春县改隶湖广行省蕲州路。
至正十一年(1351年),徐寿辉天完国占有蕲春县。
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陈友谅杀徐寿辉,建立“汉”,蕲春县属汉。
至正二十四年(1364),陈友谅子陈理投降朱元璋。朱元璋自立为“吴王”,改蕲州路为“蕲州府”,治蕲春县。
明朝时期
洪武九年(1376年),裁蕲州府和蕲春县设“蕲州”,以州领县事;外领蕲水、罗田、广济、黄梅4县;初隶湖广布政使司,两年后改隶河南布政司黄州府。
洪武十一年(1378年),蕲州外领的蕲水、罗田两县改隶黄州府。
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,蕲州随黄州府改隶湖广布政司。
清朝时期
康熙三年(1664年),蕲州改隶湖北行省汉黄德道黄州府;所领广济、黄梅两县改隶黄州府。
康熙年间(1662年—1721年),白林碑堤、伊家漕堤、张家湖堤、十里畈堤筑成,是蕲春县有记载的最早民堤。
咸丰十年(1860年),天主教传教士借桐梓五百寺传教。这是天主教传入蕲春的最早记载。
同治三年(1863年),恒丰闸开筑。这是蕲春县有记载最早修建的水闸。
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蕲春与今天武穴市交界的“永成堤”和与今浠水县交界的“茅山堤”筑成,是蕲春县有记载的最早江堤。
中华民国时期
1912年1月,撤蕲州,建“蕲春县”;上隶湖北省江汉道。
1926年,撤道。蕲春县直隶湖北省。
10月—11月,蕲春县短暂划属安徽省。
1932年10月,湖北省在省县间划设11个行政督察区。蕲春县划属第三行政督察区。
1936年4月,全省行政督察区并为8个。蕲春县改隶第二行政督察区。
1939年11月,湖北省设鄂东、鄂北、宜昌(1940年撤)三个行政公署,蕲春县划属鄂东行署。
1947年1月,撤区。全县并划为城安、安祥、安吉、永定、永安、青云、青狮、崇礼、崇义、大仁、大智11乡。
1947年11月中旬,中共蕲北县委、爱国民主政府、武装部在白水畈藕塘塆成立。
同年11月下旬,中共蕲南县委、爱国民主政府、武装部在菩提坝邱山下塆成立。
1949年3月12日,蕲北县和蕲南县在漕河枫树林并设为“蕲春县”。中共蕲春县委、蕲春县人民民主政府分别成立。全县划设城关、漕河、彭思、刘河、张塝5区。
同年5月14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蕲州城。蕲春县全境解放,国民党政权在蕲春终结。
版权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