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 蕲春知青
李肇文 | 我在蕲春当“知青”(五)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我在农村经历过三次死亡的危险,的的确确是与死亡擦身而过。农村插队三年期间,苦、累、脏都可以忍受,就是生病是最痛苦的事。我在农村期间得过二次大病。一次是痢疾,细菌性痢疾,拉肚子拉了半个多月,一个人去看病,要走5、6里路,到4小队前面,有一家公社卫生院,只有一个医生,但是没有药,没有消炎的药,只给了几粒消化片。后来病情发展到吃什么拉什么,每天拉十几次,...
李肇文 | 我在蕲春当“知青”(四):上堤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那时“挑堤”“上水利”都是“吃大锅饭”,即大家把带来的米集中起来,交给一个人专门做饭,做饭的地方大多在借宿的农民家里。牛皮坳工程大,来的人很多,于是以大队为单位专门搭盖了一个食堂,砌了二口灶,来的人也不带米了,集中由大队送米或去蕲州买米,大家吃多少记多少帐,然后到年底分红时统一扣除,这就需要一个记帐的人,大家称之司务长,邓志密指派我来当这个司务长。...
1958年,第一批知青来到八里湖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大家知道,上山下乡并非始于“文革”,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便被党和政府倡导,至1968年全面展开。从历史资料看,最早奔赴农村的知识青年群体,可以追溯到 1955 年8月远赴黑龙江垦荒的六十名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,之后是第二批、第三批。上海也不甘落后,也动员了近二万知青到淮北和湖北垦荒。最近,我们联系到了那批老知青中的一个群体——195...
李肇文 | 我在蕲春当“知青”(一)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一个人无论祖籍哪里,出生何处,唯有青少年时代的阅历与心境,最能沉淀为永远的记忆。那种种身世的感怀,俗世的臧否,人世的衡定和世事的企盼,都能从各自那一段“镏金”岁月中找到隐喻,找到滥觞,找到千言万语欲说还休的耽恋和缠绵……我是1968年12月上旬离开武汉到蕲春插队,是武汉市知青下放农村的第二批。那时毛主席的那个著名指示尚未出来,下乡运动初起,绝大多数...
知青故事|我把青春献给八里湖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1955年,伟大领袖毛主席“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”的号召,激荡了亿万青年人的心,尤其是城市青年,拉开了全国范围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序幕。1958年初,我所在的上海市共青团组织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:湖北省正在建设一批现代化国营农场,缺少技术人员,要到上海招收一批知识青年,一方面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,另一方面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,让这批青年学习并掌握各...
难忘记忆 | 韩大纲县长请知青吃饭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韩大纲县长生于1922年,河南新安县人。1939年7月入党,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习毕业,历经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。1949年南下,被分配到黄冈地区工作。1959年调入蕲春,先后任蕲春副县长、县长(1963年2月至1966年5月)、黄冈地区钢铁厂(厂址在蕲春)党委书记、蕲春县委副书记兼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、蕲春县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。1985年...
知青故事|我在蕲春“上水利”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古今蕲谈我和蕲春结缘,始于半个世纪之前,在那一场撼动神州的“知识青年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”运动中,命运把我从汉口带到了蕲春。1970年2月17日,不满十六周岁的我,初中刚毕业,就下放到蕲春县彭思区彭思公社八大队六小队,住在叶家湾。1971年12月1日,我应330(葛洲坝工程局)招工去了宜昌。自下放到离开,前后时间虽不足两年,感觉上却是刻骨铭心。彭思地处蕲春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