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春这个生态农庄,带动村民年增收过万元
近日,蕲春县四海盛锦农庄的猕猴桃迎来丰收,农庄负责人蔡盛明忙得不可开交,带着一批又一批前来采摘的顾客去果园摘果子。
“现在知道我们这里有采摘的人越来越多了,除蕲春本地的,还有武汉、黄石、浠水、黄梅等地的人过来摘果子。”
2016年,蔡盛明回乡创业,承包了家乡蕲春县青石镇梅铺村的350亩荒山,建立黄心猕猴桃种植基地,成立蕲春县四海盛锦农庄,开始了“老农”生活。
“整个农庄有油茶、水田、果园和水面养殖,人气最旺的就属果园了。”蔡盛明笑着说,每年的9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黄心猕猴桃的成熟期,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。
果大、皮薄、肉厚、汁多、口感细腻香甜,这是农庄种植的黄心猕猴桃的独特之处。
蔡盛明介绍,山地的丘陵地貌非常适合猕猴桃的成长,且种植的猕猴桃是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培育出来的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,还含有其他水果比较少见的营养成分——叶酸、胡萝卜素、钙、黄体素、氨基酸、天然肌醇,是天然的营养滋补果品。
今年是蔡盛明种植黄心猕猴桃的第8年。每年猕猴桃成熟期,一个个“小灯笼”挂在果藤上,果香四溢,十分诱人。果子的好口感让他拥有了一批固定的老顾客。
“不少老顾客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可以采摘,他们想吃果子。”蔡盛明说,果子成熟后他会在朋友圈和抖音发视频,告知顾客可以采摘了。他的微信里还有2个采摘群,里面都是回头客,他也会在群里发一些顾客采摘的小视频。
闻香、挑选,进园采摘的顾客都会拎着满满一篮子的猕猴桃笑着走出果园。望着满园的果子,蔡盛明在心里估算了下产出:今年亩产有500公斤,完全够采摘了。
在蔡盛明的账本上,清楚记录着每一天的售卖数据:“10月18日226斤、10月20日126斤、10月21日463斤……”“现在每天还有很多人过来采摘,等到天气变冷了就不适宜采摘,果子要全摘下来免得冻坏。”蔡盛明说,在采摘期过后,会对果园陆续采取防冻、剪枝、加固棚架、施肥等措施,维护好果园,期待来年结更多果子。
心有大爱,回报桑梓。在创业的初期,蔡盛明就通过签订帮扶协议,雇村民在基地务工,先后带动梅铺村24户贫困户就业增收。农忙时,农庄每天有30余名村民工作,高峰期达50多人,年发放工资30余万元。
梅顺容是梅铺村村民,也是农庄的务工人员,主要负责在农庄种菜,时间由自己分配。他说:“现在离家近,平时在家不仅能照顾家里,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,很开心。”
70岁的梅礼华负责果园的维护事宜,剪枝、除草、清理园子等是他的主要工作。梅礼华说:“果园有活干的时候蔡总会直接联系我,在果园干一天有90元收入呢。”
除梅礼华外,蔡盛明还会固定联系其他10余位村民。“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,不好外出找活干,在果园里干活也是一份额外的收入。有的人一年在果园做工200多天,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,最少的一年也有1万元。他们别提多高兴了。”
版权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