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端午节放假通知及安全提醒
端午节
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
重午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,
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
是集拜神祭祖、
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
为一体的民俗大节
端午节放假通知
尊敬的家长朋友:
五月初五(6月10日)是中国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,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》精神,结合我校实际,现将我校放假时间安排及假期家校共育工作通知如下:
一、各校区放假时间
(一)四路校区、豁口校区、大河口校区放假安排:
因2024年高考将于6月7日、8日、9日举行,以上三个校区均在蕲春县高考道路交通管制范围内,经报上级部门批准,以上三个校区6月7日调休,6月15日(周六)补上6月7日课程。
四路校区、豁口校区、大河口校区放假时间为:6月7日、8日、9日、10日四天。
(二)管窑、彭思、寒婆岭、茅山、长塘、独山、余凉七个校区放假时间为:6月8日、9日、10日三天。
关于端午习俗
民俗一:吃粽子
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,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,为恐鱼吃掉,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,外缠彩丝。后来,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。
民俗二:赛龙舟
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王作楫说,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、鸭标、铁标,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。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,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。
民俗三:系五彩绳
端午节,父母都会在孩子的手腕、脚踝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“五色绳”,传说系上就百病不侵。
民俗四:悬挂艾叶
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艾草性温、味苦,煎服有止痢、止血作用。
我们蕲春位于北纬30°,出产的蕲艾被一代医圣李时珍奉为“艾之上品”。端午时节更是千门万户悬菖艾,出城十里闻药香,家家户户都把蕲艾作为家庭必备药。端午节午时的蕲艾,更是秉盛阳之气,药效最好。人们都会采来艾草,或在门前和房檐挂艾叶以防瘟避灾;或取鲜嫩艾芽做成艾糕、艾粽、艾饼等,更可以将阴干后的艾草留存下来或煮或熏,以驱寒祛痛、强身健体。离离艾草,和融了全家老小。
近几年,蕲春的艾灸养生、足浴保健、熏蒸洗浴、艾疗器械等艾系列产业蓬勃发展,更是让蕲春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中国艾都”。
端午节习俗甚多,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。除了以上介绍的习俗外,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。家长朋友们可以利用这个假期,和孩子一起了解学习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哦!
安全提醒
1.防溺水安全教育
天气逐渐转热,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,时刻牢记防溺水“六不准”,叮嘱孩子不能到河边、池塘边玩耍,更不能私自下水游泳。
2.居家安全教育
家长要监护到位,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内。
1.加强家中的电源、燃气、热水器等用品的安全防范措施,教育帮助孩子正确使用,防止用电用水的安全事故发生。
2.做好家庭阳台、窗台、楼顶等区域安全防范措施,提醒孩子不攀爬,谨防摔伤、坠落,不向楼下抛扔物品。
3.家中的药品、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,并注意每天开窗通风。
3.加强防火安全教育
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和灶具,不要让孩子单独使用打火机、燃气等危险品。
4.加强用电安全教育
家长不要将家中的插座插孔暴露在外面,以免孩子用手指、小刀去捅;教育孩子不用湿手或者湿抹布触碰电器;室外活动时,不爬电线杆,不在高压线下游戏,不用手拉电线杆,以防触电。
5.注意交通安全
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边玩耍;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,遵守交通规则,在日常出行中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,行走时要注意交通安全。教育孩子乘车时不要把头探向窗外张望,家长需要保持警惕,及时制止这种危险行为。
6.家长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
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;孩子外出活动,一定要有大人的陪伴,家长应时刻提醒幼儿要提防陌生人,不要轻易跟陌生人说话,更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,提高警惕,谨防坏人;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,谨防意外事故发生。
7.注意预防疾病
夏季正值手足口等传染病高发季节,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,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、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,减少被传染的机会。
8.注意饮食安全
夏季炎热,增加孩子饮水量;生冷瓜果,各类冷饮,容易引起腹痛、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疾病。不给孩子吃生、冷食物;不暴饮暴食;少吃零食;外出时不吃路边摊等没有卫生保障的食物;不吃过多的大鱼大肉;讲究饮食卫生。
粽子是不易消化的食物,要趁热吃,适量进食,以免出现不适症状。吃粽子时,搭配白萝卜、蔬菜、水果可以促进消化,注意避免和西瓜等寒性瓜果一起吃,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。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哦。
9.合理安排作息
节假日期间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,根据天气的变化带孩子外出适度活动,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.
引导孩子在假期中锻炼自理能力,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。
祝各位家长和同学们端午安康!
版权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